t225p331

瑞士被怼得哑口无言,2025年第一季度,中国大幅减少了从瑞士买机床,瑞士出口掉了

瑞士被怼得哑口无言,2025年第一季度,中国大幅减少了从瑞士买机床,瑞士出口掉了37%。 2025 年第一季度,中国从瑞士进口的机床数量同比暴跌 37%,瑞士联邦海关的数据显示,这是自 2010 年以来最大的单季跌幅。 那些传承百年的精密加工厂,如今不少都陷入裁员、停工的困境,甚至得靠政府补贴才能勉强维持运转。瑞士人心里憋屈:明明一直跟着某个大国的政策走,结果反倒坑了自己。 2021 年,美国以 “瑞士机床可能被用于中国歼 - 20 战机生产线” 为由,要求瑞士对华实施高端机床出口禁令。 令人意外的是,一直标榜中立的瑞士选择了妥协,宣布停止向中国出口高精度机床,包括在高端制造中起着关键作用的五轴联动机床等核心设备。 当时瑞士企业还没意识到问题严重性,毕竟中国市场占其全球营收的 40% 以上,个别品牌甚至高达 65%。 可禁令一下,中国工厂的订单瞬间消失,瑞士机床巨头斯图特的仓库里,价值数千万瑞郎的设备很快堆积如山,零件生锈、生产线闲置。 紧接着,中国机床行业开始绝地反击。国家迅速出台政策,加大研发投入,高校、科研机构与企业组成攻坚团队。 仅仅四年时间,国产五轴机床在精度、稳定性上大幅提升,不仅满足国内航空航天、汽车制造等高端领域需求,还开始出口海外。 2024 年第一季度,中国对欧洲出口的五轴机床中,高端型号占比已达 35%,而 2019 年这一数据还不足 5%。 曾经依赖瑞士机床的中国企业,如今纷纷转向国产设备,连瑞士钟表业为了降成本,都偷偷用起了中国产的五轴机床加工表壳。 然而,瑞士机床的困境远不止于此。其高昂的价格也让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。 据统计,瑞士精密机床平均每公斤价格是日本机床的 2.8 倍,美国机床的 3.2 倍,中国大陆机床的 10 倍以上。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,中国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设备。 德国机床企业趁机抢占市场,2024 年瑞士在全球机床市场的份额被德国挤压至不足 12%,而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则从 2019 年的 18% 跃升至 2025 年的 27%。 更让瑞士尴尬的是,其一直标榜的 “中立” 形象正在崩塌。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后,瑞士放弃中立立场,冻结俄罗斯资产,这一行为引发国际社会质疑。 中国作为瑞士机床的重要客户,自然对其政策稳定性产生担忧。与此同时,瑞士在国际事务中频繁跟随美国政策,进一步影响了中瑞贸易关系。 瑞士国内不少人抱怨,跟着别人的指挥棒走,最终损害的是自己的利益。 当中国机床已经具备智能决策能力,而瑞士企业的同类产品仍停留在传统数控技术阶段。这种技术差距,让瑞士在高端市场的优势逐渐消失。 面对困境,瑞士政府不得不出手干预。2024 年,瑞士联邦经济事务秘书处向机床行业提供了超过 2 亿瑞郎的补贴,试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。但这只是杯水车薪,瑞士机床行业的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。 斯图特公司 2024 年的财报显示,其净利润暴跌 72%,董事会不得不关闭位于伯尔尼的百年老厂,将生产线搬到罗马尼亚以降低成本。 这场危机背后,折射出的是全球化时代中立国的困境。瑞士试图在大国博弈中保持平衡,却在关键领域选择了跟随,最终付出了沉重代价。中国机床产业的崛起,既是技术突破的结果,也是市场选择的必然。 当瑞士机床企业还在为订单发愁时,中国企业的五轴机床已经远销欧洲、东南亚等地,在国际展会上,中国机床的演示区被围得水泄不通,而瑞士企业的展位却门可罗雀。 如今,瑞士机床行业正站在十字路口。是继续依赖政府补贴苟延残喘,还是重新审视中立政策、加大技术创新?这不仅关乎瑞士机床企业的存亡,也关乎这个中立国在全球化时代的生存之道。 或许,瑞士应该明白,在技术竞争激烈的今天,没有永远的优势,只有不断适应市场变化,才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。